![](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lilylin0201/1380637694-476442805.jpg)
可愛的謝飯歌:「有人有飯不能吃,有人要吃沒有飯,我今有飯又能吃,滿心感謝主耶穌,主耶穌愛我,主耶穌愛我,主耶穌愛我 ,有聖經告訴我。」
好友慧琪寄了一篇「國證網絡」的文章─《給您同行者─謝飯禱告》〈作者唐昕〉給我。我覺得頗有同感,順便轉載與主內的弟兄姐妹一同分享。
「月前,我們家有幾位信主和未信的人前來吃飯。快開飯的時候,一位年輕、寡言,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小弟兄忽然自告奮勇的叫大家低頭禱告,然後他就以十分快速、含糊不清的語調作了一個簡短的禱告,在大家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已經聽見他說“阿門”。結果在場一位不信主的朋友隨即以開玩笑但是帶著相當輕蔑的語氣說了佛教徒常說的四個字。對著那情景,身為主人家的我,內心感到非常不是味道甚至有點生氣,我不知道是為了別人的不屑,還是為了給人提供了拒絕我們禱告行為的機會而生氣!
我們教會有位屬靈長者,由於他們夫婦倆非常愛主,所以逢年過節總是會邀請一些主內外的朋友回家吃飯。幾乎每一次的飯前禱告,只要他們那九歲大的女兒在場的話,做爸爸的一定叫她領大家作謝飯禱告,而小女孩少不了會忸怩一番,然後嘰里咕嚕的交差,大夥兒根本沒有辦法知道小女孩說什麼,卻也只得跟著說了聲“阿門”然後才有飯吃!
我們知道也相信,禱告是神的兒女與聖潔的神直接對話的一種形式,這是神所賜予我們這些不潔的人一種非常珍貴的福氣。既然是在跟神談話,神就在我們的面前,那麼我們跟祂說話的態度、心意、內容,又豈能有輕率不敬的表現?很多基督徒都有謝飯禱告的習慣,這是好事,然而禱告的內容卻幾乎是千篇一律,每一次不過是倉促低頭背誦幾個固定的句子,草草了事。這種公式化的行為,究竟帶有多少感恩和喜樂的成分在內呢?這卻是一直來存在我心底的一個大問號。記得有一次,有位姊妹以較為誠懇的態度帶領大家謝飯,禱告的聲調鏗鏘有力,內容不乏為桌上美好的食物感恩,並且也沒有忘記求神紀念主人家的愛心接待等等,大家聽了當然很同心的說了“阿門”。但遺憾的是,當她睜開眼睛開始用飯的時候,看著桌上“美好的飯菜”,卻開始以極度不悅的態度和語氣,挑剔的說扣肉太肥,她從來不吃肥肉;她對蝦有點過敏,很少吃蝦;魚是海魚,她向來只吃淡水魚;糯米飯裡面有蝦米,她不喜歡蝦米的味道….主人聽了她的批評,只好再三為自己的疏忽和欠周到向她連聲道歉,而其餘的人除了低頭不語,專心吃飯以外,心裡面是否還能夠認同她剛才那抑揚頓挫,詞彙豐富的謝飯禱告呢?我很想知道這個答案。」
聖經教導我們對神應存敬畏的心,因為我們的神是輕慢不得的(參閱加拉太書6:7)。聖經也教導我們行事為人當從心裡出發,不是為了要做給人看,歌羅西書3:23告訴我們說:“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行為不蒙神的悅納並非沒有原因,我們應當時時以此來警惕自己。基督徒在人前禱告是良好的行為,而謝飯是我們對神心存感恩的表現,這都無可厚非亦不容置疑,但是缺乏真情的禱告,敷衍的或例行公事式的禱告,它們是否還具有原來的價值和意義?
曾經我和華僑教會的姐妹們一同用餐,她們在飯前先唱了一首「謝飯歌」:「有人有飯不能吃,有人要吃沒有飯,我今有飯又能吃,滿心感謝主耶穌,主耶穌愛我,主耶穌愛我,主耶穌愛我 ,有聖經告訴我。」
調子輕快,是一首主日學的兒歌改編,縱使有尚未信福音的朋友在場,也會因為歌辭充滿著感恩和真實,而樂意跟著我們一起哼唱,這樣在歡樂的氣氛中自然化解了一些尷尬,接著無論誰帶領謝飯的禱告就非常具體了。
作詩曰:
向主禱告首重誠,
上帝鑒察豈能矇?
話不在多貴真語,
心存虔敬勝有聲。
身體順遂常感謝,
諸事成就更謙恭,
福如碩果須細種,
唯精唯一自然靈。
我夫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kuo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