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婆」「媽媽」兩種不一樣的人生
「婆婆」和「家母」都是已屆八十高齡的老人,有話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八十搖籃裡。」如果身心健康的話,八十歲的老人還是能夠到處遊山玩水。所謂「健康」應該是外無「病態」,內無「變態」,其實社會上年屆八十已上,精神愉快,健步如飛的老人也大有人在。但「婆婆」和「家母」都不是屬於這一類「健康」型的。「婆婆」患有嚴重的憂鬱症;「家母」則是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倆個年齡相仿的老人,卻有著兩個不同的人生境遇。
「家母」得病,緣於70歲那年的一場車禍。從此以後,她的人生大為轉變。從一個每天禮佛並且常年吃早齋,早晚燒香拜拜,不敢忤逆「祖訓」的人,變成一個虔誠的基督徒。雖然身軀羸弱,宗親反對她對基督耶穌的信仰,但她總是風雨無阻,每個禮拜天一定到教堂敬拜上帝。清晨三時就聽到她禱告的聲音,逢人也會勸化人趕快信耶穌。究其原因,她總是感恩的說:「當我被車子撞到的時後,是耶穌把我抱起來的,我遇見了耶穌。」有的時候,我也會調皮的試探她:「既然腳不方便走路,或是天氣那麼不好,和耶穌請個假沒關係啦!」但她總是焦急的搶著說:「不可以!不可以!」耶穌的信仰在她老年的生命中,好像如獲至寶,常常與耶穌交談、對話,成為她生活的重心,許多世間愁煩、掛慮、病痛、感傷,在她看來都輕如鴻毛,猶如芝麻蒜皮小事一樁。這麼豁達開朗的人生觀,常使我們這些作兒女的為此感恩不盡,寸草之心豈能回報春暉之恩?「家母」能蒙受上帝的救恩,享受心中的平安,雖然肉體充滿病痛,但從不灰心氣餒,自怨自艾,不也是給子女們打一劑心靈的強心劑嗎?
然而我的「婆婆」卻沒有這個福份。雖然,年輕的時後她也受洗信耶穌,但耶穌在她的生命中好像總是和她捉迷藏,時而感覺同在,時而消失了蹤影,老年喪偶又得了憂鬱症,痛苦啊!誰能夠幫助她呢?她雖信耶穌,但從中年後就不再聚會,上帝只是她信仰的對象,並不是她依靠的對象。痛苦憂傷只是自己在沉重地扛著,從不交託上帝,只記著人生的苦楚,從未數算上帝的恩典。所以肉體的痛苦加上心靈的折磨,使她的身心倍受煎熬,所以憂鬱症更加的嚴重了!信仰對她來說如同「知識」而非「經歷」。「埋怨」與「訴苦」已成為她生活的重心,日子總過得鬱鬱寡歡。
其實每個人都會老邁,「生理的年齡」不如「心理的年齡」來得重要,「心理的年齡」不如「屬靈的年齡」來得重要。一位九十高齡的老伯伯,大家為他祝壽,他卻很不好意思的說:「其實我才五歲。八十五歲前我都依靠自己,從不仰望上帝,覺得上帝虧欠我太多,祝福我太少,從未有喜樂平安在心中。直到八十五歲後,我才做完全的改變,每樣事情都贊美上帝,歡歡喜喜接受上帝的安排。這五年來我才知道甚麼是生命,甚麼是信仰的人生,所以我的年紀實際上只有五歲。」每個人一生都會慢慢邁入中、老年,既然生理上不能改變逐漸老化的事實,看來只有從信仰中改變心理的狀況,藉著交託及仰望,凡事謝恩,才能使身心得到快樂與解脫。您說是嗎?
作詩曰:
命運到來須面對,
年屆桑榆莫自悲,
花開豈有百日紅?
盛開一時終憔悴。
上帝恩典可依歸,
孤單寂寞得安慰,
單純仰賴與神行,
快樂逍遙度餘歲。
我老公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kuo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