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者服務


                                 2009



父親很重要

馬永年/婚姻事工傳道

    
曾經有監獄工作者趁母親節的機會,商請電話公司合作,讓受刑人能免費和母親通電話,結果當天幾乎每個人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場面十分感人,活動圓滿落幕。等到父親節,他再度與電話公司接洽,讓受刑人打電話給父親,但這次的活動卻徹底失敗,沒有幾個人想打電話給父親。


    三不五時就有人出書,預測未來五年、十年的趨勢。過去對於今日的預測,大部份都正確,唯獨很少人留意到「父親」正逐漸減少、逐漸喪失功能,並且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根據一些美國的統計,在父親缺席的環境下長大的小孩雖然比例在上升,但仍然算是少數,不過在許多統計中,他們卻佔了很高的比例,譬如63%青少年自殺案件、71%青少女懷孕、90%無家或逃家的小孩、71%的中學中輟生、85%在監獄裡的青少年,都是出自於父親缺席的家庭。   


    父親如果只是一個頭銜,那麼「擁有孩子」就讓男人成為父親。然而即使是頭銜,也有被賦與的責任與義務。如果男主外、女主內這樣傳統的分工方法是合宜的,那麼上述的問題應該更少一點才對。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實在需要想想,父親存在的意義與功能。   


    父親缺席,不只是講離婚或單親家庭,而是父親有沒有實際參與子女的教養、參與孩子的生活?在華人傳統的文化價值觀裡,父親是個主外的、負責扛起家計的、最後動手實施管教的角色,但就今天的定義而言,卻是缺席的。


    在近年的研究中發現,即使是出生僅幾週的小嬰兒,對父親和母親的反應都不一樣,連動作也會因為父親或母親在身邊而不同。如果連小嬰兒都能分辨父親與母親的差別,父親角色的影響力,就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近年的研究發現,父親參與子女管教,不只是多一個人力的投入而已。雖然母親多半仍是主要照顧者,但是當父親一起參與時,管教變得非常有效。父親的投入,還會為子女帶來其他的好處。例如:父親比母親更能夠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更幫助大腦智力及認知上的發展,也更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挫折。更特別的是,無論是男孩或女孩,都會因為父親參與教養的工作,而在性別認同上發展得更好。   


    看著這些研究,我們只能說,母親對小孩或許非常重要,但是父親的功能絕對不遜於母親,並且在上帝奇妙的設計裡,父親、母親各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


    然而,「管教」對華人來說,總是黑臉的印象角色,以至於許多父親很難積極地參與管教,經常是處於溺愛或暴怒的兩極。然而,聖經中談父親的「管教」,當然包含懲治(如伯五17、詩九十四10),但是訓練、教育、引導才是主要的意義。


    聖經嚴厲提醒我們作父親的,「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箴十九18),因為,神也是如此待我們,祂所愛的,一定管教(來十二6、啟三19)。若是將上述經文中的「管教」換成「訓練、教育、引導」,或許可以幫助基督徒父親重新認識自己的責任。


    這樣的管教並不容易,需要花時間與孩子互動,需要有好的身教,在不順心的時候,需要面對自己的怒氣與不成熟,也需要承認自己在管教上其實非常有限,最終,需要謙卑在神面前,與孩子一起接受上帝的管教。


    如果你正身為父親,或是有一天將成為父親,不妨重新思想你對於「父親」的認識與定義,持續不斷地努力,讓自己成為孩子們認識神的途徑。(第422期,2010.8.3發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lin0201 的頭像
    lilylin0201

    lilylin0201的部落格

    lilylin0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